AI · 2024-04-08

“AI复活亲人”成现实,科技重现真人音容笑貌

“死亡”或许是人类永恒的禁忌和困扰,渗透在文化、艺术、宗教、科学甚至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。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,尤其是自己息息相关的亲朋好友去世,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,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,那就是“利用AI复活已逝去的亲朋好友”。


这看似科幻的做法,实际上,已经在现实世界中成为现实。在最近的一次商汤科技的年会上,已故创始人汤晓鸥以AI数据模型的方式出现在大屏幕上,宛如真人,细微的表情和声音无比真实,令人震惊。与此同时,知名音乐人包小柏通过AI技术“复活”了因病去世的女儿,给自己以及许多失去亲人的人带来了一丝的慰藉。

那么,这是科技意义,还是仅仅个人情绪的安慰呢?答案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个技术。对于商汤科技以及包小柏来说,他们看到的是在亲人逝去后,用这种方式延续亲人的形象以及声音,为科技有温度而欢呼。然而,对于那些痛失亲朋的人们,这或许被视为一把“希望”的钥匙,开启了一个看似无情的科技时代后温暖和慰藉的大门。


更扩大的角度来看,“AI复活”的技术,也正在以一种非常现实的形式,成为了一个新的、有潜力的产业链。诸如在网上用AI收集逝者的影像声音、制作“数字遗照”、AI数字治愈等服务,不断应运而生。即使是那些价格从几元到数千元不等的产品,也都在个别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需求。


然而,与此同时,我们也需要看到“AI复活”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难题。尤其在道德伦理层面,和法律层面上的潜在风险。譬如,这项技术在未经逝者同意下,被利用来复制其肖像和声音,存在一定的伦理矛盾,同时也可能侵犯到逝者的肖像权、隐私权等法律权益。今后,这个领域的众多问题也会在社会各方的关注下,逐步得到解决。


总的来说,“AI复活”为现代科技领域,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。人工智能不仅仅可以用来处理大数据,提高效率,它还可以进入到我们的私人生活中,以一种更为人性化和亲和力的方式,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方式。在缅怀亲人的同时,也许未来的我们可以在安全的考量下,选择AI技术作为一种更加安全并且充满科技感的纪念方式。